本期奋斗者:李军民
.jpg)
从一名国企干部到私企董事长,李军民用20年时间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创立培育“秦食”品牌,走过中国食品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深深扎根于质量,持续坚持创新驱动,从一颗幼苗到葱郁树木,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节,都镌刻着这位憨诚的西北人的事业信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做好一件事情!
坚守质量 发力创新
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
创业起步,恪守质量生命线
生于70年代的李军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水利厅直属的陕西沙棘食品实验厂工作,先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后调转为业务部门。2000年省沙棘食品实验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由此,李军民开启了创业之路。
经过大量市场调查研究,李军民决定进入食品行业,从传统贸易业务出发,将企业产品定位在富有秦地饮食文化特色的陕北大红枣、杂粮类、干货类、特色休闲食品类、礼盒类等旅游食品上,将陕西省内大量优质农副产品规模化收购后,然后进行深加工,开发创立了自有品牌——秦食,品牌定位为:陕西特色旅游食品。
“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等理念已深深地扎根于李军民的心底。
2006年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成立,集陕西特色食品生产、研发、销售、贸易为一体。“作为专业的陕西特色旅游食品提供商,秦食品牌的发展壮大完全得益于产品质量的把控。”创立伊始,李军民便立下第一条铁律:宁可牺牲利益,也要保证产品质量。遵循着这条原则,秦食品牌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格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的扩大市场的份额,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在李军民的坚持恪守下,秦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食品企业因为质量事故而丧失品牌公信力的事例比较多,包括这一路走过来的不容易,给了我更大的启示:质量、质量,还是质量!”李军民深深感慨,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食品安全,也是“秦食”品牌的责任。
稳步走,打造陕西名片
.jpg)
“多年来秦食实业一直稳健发展,这与李总的实干精神不无关系。”这是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齐亚平会长对李军民的评价。
根据秦食实业的自身优势和特点,李军民探索出“公司+农户+终端卖场”的经营模式,指导企业发展方向,影响着秦食的品牌布局和商业落地。
“秦食实业的经营模式,在三方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农户喜欢,卖场也欢迎。”李军民认为这种紧密性的合作,各方均受益良好。首先是掌握溢价话语权。把农产品变成食品,通过品牌运作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而价格的主动权由企业直接掌控,少去了中间环节,收购价格往往要高于市场价,农户收入相应提高。其次是破解标化难题。把农产品变成食品,经过品牌化生产破解相关标准难题,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再次是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签约农户、打通终端卖场渠道,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二三产业,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大大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
“秦食与农户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也赢得了很多支持和理解。收购季节需要大量资金,有时难免会遇到资金压力,一些常年合作的农户会主动要求延迟支付,帮我度过难关。”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为社会不断创造价值,是秦食品牌的担当。
目前秦食实业有3家子公司2余家对外销售机构,以陕西为大本营,在全国设有陕西特产及各地特产专柜200余家,与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人人乐、海航商业、大润发、北京物美、卜蜂莲花等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秦食•陕西特产,秦食•广东特产,秦食•桂林特产等展区,形成了卖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秦食”品牌享誉三秦大地,“秦食”品牌走向全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秦食实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综合性实体公司,拥有员工6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专业从事陕西特色旅游食品的生产及运营。2018年秦食狗头枣和陕北小米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名牌”殊誉,“秦食”商标连续多年荣获省、市级著名商标。“秦食”品牌,已成为陕西一张靓丽的名片。
如今,“秦食”品牌共有五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分别有“秦食”牌陕北红枣、狗头枣、系列;洛南核桃坚果系列;猕猴桃干蜜饯系列;陕南黑木耳、香菇等无公害食用菌系列;陕北延安小米、杂粮,以及洋县黑贡米等精选小杂粮系列产品;琼锅糖系列;清真泡馍系列;富平降霜柿子饼;凉皮、肉夹馍、烘焙糕点系列。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各级政府对秦食的厚爱和关怀,感谢秦食企业的员工和管理干部的敬业和奉献。”李军民特意强调,这张陕西名片的背后是更多人的支持。在秦食发展的关键时刻,未央区政府开通审检“绿色通道”、派驻行政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政策,给予了秦食品牌极大的关爱与督导。“另一方面,在秦食团队中,有一批在工作中,舍小家而顾大家、敬业爱岗、严谨细致的中坚力量铸就了秦食”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市场上仿冒秦食品牌的名称五花八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随着“秦食”品牌知名度的不断壮大,市场上“傍名牌”等侵权行为屡屡出现,李军民开始重视起品牌保护工作。长青基业,起于毫末,保卫“秦食”招牌,也是民心企业秦食实业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一个交待。
跨步走,让创新成制胜法宝
与时俱进,唯有创新,方能一路前行。“企业需要不断去创新,经营特色旅游食品的企业更需要。”李军民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经过稳健发展阶段的秦食实业,迈开创新步伐实现跨步走。
秦食实业创新的第一步是拓宽销售渠道。“创业初期,通过这一个点,为秦食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渠道力量托起品牌,当别人还在守着店铺经营的时候,李军民为了迅速拓展市场,紧紧地抓住了卖场和终端,“开发了开元商城、民生等这些热卖商场渠道,以专柜的形式,将陕西特产汇集起来,并建立优质的服务体系给客户提供更多方便。”连锁超市迎来发展春天,秦食产品受到连锁超市青睐,秦食实业与人人乐、家乐福、家世界、好又多等国际卖场商实现供货。
秦食实业创新的第二步是线上线下融合探路新零售模式。移动互联迅速发展,微商、微电商崛起,食品进入无界零售时代。“必须坚持创新,否则一夜之间不知道会死在什么地方!”继续扩大销售半径,李军民围绕新零售模式布局,秦食实业成立了一支20人的专业团队进行线上销售运作,以不断适应当下及未来市场和消费环境的变化。
李军民积极大胆探索,四种新零售模式同时进行。第一种模式是线上网店,为秦食实业开辟了新的销售路径,让销售区域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的不同角落。第二种社区开团,开辟了一个贴近消费者、高渗透的销售渠道。第三种是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推出“秦食”品牌销售“组合拳”;第四种是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直播网红带货。
“大约有1万个粉丝在观看,现场销售额10万元,销售额虽然不大,团队当天就发完了货,效率很高。”一次小小的直播让李军民信心大增、思路大。他认为,直播可以与用户在线实时互动,这也是品牌塑造的过程。带货之余要学会和粉丝互动,培养秦食粉,为品牌知名度赋能。
疫情期间物流滞后、线下门店无法营业的情况下,李军民的线上线下融合零售新思路意外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公司的销售额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秦食实业创新的第三步是化大力气进行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随着秦食实业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处理量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原有的业务处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其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的需要。2016年开始,李军民花大力气进行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采取“互联网+购销”的方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机构运行效率与管控力度,全面革新采购供应链,优化商品购销管理。秦食实业高效运转的陕西特色旅游食品采购供应体系,最终实现了在恰当的时间,把正确的商品送达正确的地点并销售给需要的人。
秦食实业创新的第四步是不断改进产品。“秦食的产品改进和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食品行业二十年的消费变化,李军民了如指掌。根据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及市场特点,秦食开辟了小而精线路,小包装代表着包装更好、品质更好,接受度更高。不断改进产品制作工艺和口感,李军民以名扬中外的羊肉泡馍为例。“比如羊肉泡馍,原材料是干的,需要自己加工去煮,因为烹饪技术差异味道会有所不同。现在我们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改进了原材料,还原了羊肉泡的原始口感,弱化了烹饪技巧的要求,这样人人都能做出一碗羊肉泡馍来,让西安的泡馍走出去更远。”
“秦食实业是涉农企业,接纳了大量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人力成本负担较重,新技术的应用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李军民带领秦食实业未来将持续保持创新,通过品牌策略深化高端产品定位,让全国人了解秦食品牌,让全世界人感受到陕西饮食文化的魅力。
梦想,聚合地域特产供应商联手共享发展
提及企业发展愿景,李军民希望为自己对陕西食品的深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陕西地域特色食品、“老字号”、“名优小吃”,产品的确很好,有情怀,很多突破不了强和大的瓶颈,许多企业因为规模偏小、厂区环境简陋等原因,常常被忽视。特别是一些传统“老字号”,“金字招牌”,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发展缓慢。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让这些优质陕西特产的生产厂家聚力待发,腰杆直起来,产品火起来!”
“秦食”品牌本身是秦地综合性产品,愿意扛起这面振兴大旗,复兴计划已经渗透到秦食实业新厂区项目里。据李军民介绍说,秦食实业新厂区将落址高陵区泾渭新城,一期占地100多亩。新厂区将以打造秦食产业园项目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采取产业链式招商兼园区化招商形式,聚合陕西地域特产供应商联手共享发展,引导陕西食品加工产业向集群化、质效化发展,为陕西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创业起步、稳步走、跨步走,秦食实业已经走出了铿锵步伐。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秦食实业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李军民“聚合陕西地域特产生产商联手共享发展,让陕西旅游特色产品成为陕西人民对外的一张名片”的梦想指日可待。
也欢迎有共同梦想的有志之士联手合作,共创未来。
本期新动能:
.jpg)
1.特产食品:特产食品,名优地方特产,它能反映出所在地域的民俗风俗,地域地貌,是一种独特是食品类型。
2.品牌推广: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地处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阎家村工业园,是一家集特色旅游食品加工、农副土特产品及五谷杂粮的种植收购、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公司。
1.每一种地方特产的背后都是一种产品品类,地方特产美食市场巨大
.jpg)
特产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其最重要的价值是独特,是差异,具有难以复制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特产产品容易产生市场竞争力、特产品牌容易形成品牌溢价的原因所在!这个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重视起来。
纵观中国和世界知名品牌后发现,他们的前身许多是特产,例子数不胜数。
中国品牌:加多宝凉茶、东阿阿胶、云南白药、茅台酒、伊利牛奶、蒙牛牛奶、六个核桃、好想你枣、南方黑芝麻糊、金字火腿、乌江榨菜、露露杏仁露、椰树牌椰汁、老干妈辣酱、仲景香菇酱、宁夏红、全聚德烤鸭、西贝莜面村、陕西羊肉泡,秦食、富平柿饼、柞水木耳;
国际品牌:可口可乐、拉菲葡萄酒、依云矿泉水、加州大杏仁(巴旦木)、美国新奇士脐橙、新西兰佳沛奇异果、德国黑啤、韩国正官庄高丽参……
定位大师杰克・特劳特说得好:“品牌建立在国家或区域心智资源之上,才有先天性的强势竞争力。”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某些品类上有着既有的定位、有着特别的心智资源优势,比如法国的香水、葡萄酒品牌,内蒙古的乳品、牛羊肉品牌,这些就是国家或区域的心智优势资源。
中国特产及美食,在中国和全世界消费者中拥有众多的拥趸和优势认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拥有天然丰富的品类资源,这是全国畅销产品的苗子,是诞生中国和世界级伟大品牌的天然沃土。企业家一定要对这个价值予以足够的重视。
以全球视角看,中国在食品饮料(包括茶)、中式餐饮、白酒、中药、养生、丝绸、黄酒等领域拥有极为丰富和强大的国家心智资源。
具体到特产上,比如茅台酒、全聚德烤鸭、云南白药、金字火腿、长白山人参、宁夏枸杞、绍兴黄酒、西湖龙井、武夷山红茶、信阳毛尖、东北大米、新疆干果、内蒙牛羊肉、西藏虫草、金门高粱酒、中华猕猴桃、洛阳牡丹、苏州丝绸、景德镇瓷器等,这是中国的特产,这是中国各地的名片,也是中国的名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发展,中国文化和美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世界朋友的青睐,在特产美食市场里最有可能率先创造出世界级的国家名片式的大品牌,都有创建世界级品牌的基因。也就是说,中国在地方特产上拥有非常强大的优势心智资源。
我看到不少地方特色食品企业抱怨找不到好产品,认为土特产品天生做不大。为此我非常为他们着急。
其实,大市场大品牌的种子和土壤就在地方特产市场中。因为:
第一,地方特产具有天然的认知和知名度
每一种特产美食都具有天然的或大或小的知名度,具有天然形成的认知、消费习惯和市场,这是非常好的市场起点和品牌定位基础。这些资源是最应该珍惜和利用的。
地方特产在营销传播过程中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就算产区外的朋友不知道这个特产,在其接触这个产品的一瞬间,因为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会立即进入顾客的大脑成为记忆点,对产品品牌的认知是闯入式的,瞬间完成。这是无数产品花了巨额费用也难以达到的传播效果。实际上,正是稀缺性为特产做了背书。无论是只有缅甸出产的翡翠还是原来北方人一开始把凉茶当作了隔夜茶都不是问题,特产在推广时,是瞬间被认知、瞬间被传播的。
第二,每一种地方特产的背后都是一种产品品类,品牌因品类而生
所谓品牌,就是代表品类的品牌,品牌因品类而生。而特产领域的品类机会多多。
每一种地方特产事实上都是一种独特的产品品类,这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品牌因品类而生。品类是天然的,是有消费基础和认知基础的,我们只需要用品牌代表之。
加多宝代表凉茶,在失去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后的2015年销售额依然突破200亿元,这就是品类代表品牌的力量。同理,全聚德代表烤鸭,南方黑芝麻糊代表营养健康的黑芝麻,金字火腿代表中国高端火腿,乌江榨菜代表涪陵榨菜,佳沛代表来自新西兰的高档奇异果,依云代表最好的高端矿泉水……它们是品类的首席代表!
一个行业一个品类市场,如果没有领军的老大,没有公认的代表品类的品牌,甚至只会窝里斗,说明这个行业竞争不充分,发展不成熟。这就是机会!中国许多地方特产美食市场,正是这样的市场,这正是有抱负有志向的企业家最宝贵和巨大的机会。
第三,地方特产美食市场巨大
特产市场是一个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巨大市场,可惜没有得到企业家的充分重视。
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每年农产业及食品总规模为9.3万亿元,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市场,这个市场无法想象地海量巨大。以特产中的食品为例,人们经常开玩笑说,一人买一瓶、一人吃一口,足以养活好几家巨型企业。
前面说到,市场上的许多大名牌,其前身就是特产,甚至曾经小到屈居一隅,不值一提。
曾经被北方人误为隔夜茶的两广特产凉茶,现在以品牌加多宝、王老吉为领军者走遍了全国,凉茶总规模近500亿;原来只是凉粉小店里配角的豆豉辣酱,如今遍布全球,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甚至被许多国家视为奢侈品,全世界每天以130多万瓶的速度生产和消费者;山西沁县有中国最好的小米,福来帮助“沁州黄”大打文化牌,将历史上康熙皇帝喜爱并亲赐“沁州黄”事件进行放大传播。有历史作证,有皇帝“代言”,“沁州黄”当然脱颖而出……
在中国地方特产美食这个潜力无限的大市场里,每一个品类都足以养活起世界级的大企业,甚至在每个区域市场、每一个品类市场里,都大到可以培养出知名品牌,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中国企业家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我们处在全球最大的潜力市场里,我们生活在消费者需求和经营创新最活跃的时代。
2.秦食品牌 地方特产——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
.jpg)
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地处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阎家村工业园,是一家集特色旅游食品加工、农副土特产品及五谷杂粮的种植收购、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公司。
公司始终坚持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价值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发展,现有员工600多名,占地面积10000㎡,生产的商品共四大类150余个品种,经营商品近千种。
公司运用“公司+农户+终端卖场”的经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有3家子公司,2家对外销售机构,在全国已有秦食•陕西特产、秦食•广东特产、秦食•桂林特产200家,秦食杂粮专柜100余家。在现代流通渠道中,与华润万家、沃尔玛、家乐福、人人乐、海航商业、大润发、大商新玛特、卜蜂莲花等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秦食系列产品及秦食杂粮专柜均已形成卖场内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业务,聚力发挥在那线上业务,线上业务成长迅猛,线上布局,社区开团,直播带货等各种措施并举,引进专业团队和第三方机构平台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jpg)
公司注册的“秦食”商标,已连续多年荣获省、市级著名商标。“秦食”产品已销售到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公司依托博大精深的“秦”文化,创立和打造的“秦食”系列食品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好评,也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近几年来公司曾被省市工商局、个协私评为“创业模范”,被未央区创业办、工商未央分局、未央区个协评为“创业带头人”,被市消协多次评为“诚信单位”,被未央区民政局授予“扶贫楷模”,2008年获得“全国质量奖”荣誉称号。2012年被省商务厅评为陕西食品行业十大责任品牌,2013年3月10日被陕西省妇女联合会评定为“陕西省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被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等称号,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食品行业优秀示范企业”。2018年“秦食”商标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名牌”。
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方特色食品的加工、销售,目前有5条生产线,主要生产水果干制品系列、五谷杂粮系列、蔬菜干制品系列、炒货坚果系列、休闲零食系列等。其中大枣系列年生产能力可达到6000吨,杂粮系列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0吨,所有产品均通过 ISO9001:2001、及QS和食品卫生流通认证。公司产品从生产基地到生产加工均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现代化工艺和生产设备,应用APP及ISO-9001生产认证体系,建立从“原材料源头、生产过程到销售终端”全过程风险控制体系及追朔体系,实现了可控性高、可追溯性强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成为广大消费者欢迎和信赖的食品品牌。
公司董事长李军民在慈善事业上耕耘不缀,先后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爱心助学、新冠肺炎疫情防疫等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共一百多万元。2016年被西安市商业联合会评为“先进个人”。同年被评为“陕西首届经济发展十大新闻人物”。2017年获得省“光彩之星”、“优秀民营企业家”、2018年8月获得工商未央分局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诚信杰出企业家”,2019年获得未央区10大“创业带头人”、“扶贫帮困先进个人”,同年,企业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未央企业三十强”。2020年获得未央非公企业“抗疫先进单位”。
公司将抓住机遇谋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司构架,生产经营、两化融合、技术创新等工作目标,陕西秦食实业有限公司食品产业园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秦食食品的产品质量,促进秦食品牌的战略提升。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