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印象陕西 |
|
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 |
信息来源:| [2013-01-21] 点击量:8467 |
|
市场导向 国际合作 打造中国现代航空城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于2004年8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2005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是中国目前惟一的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一、产业资源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发展建设依托于陕西省强大的航空工业基础、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大量的科技人才。经过五十多年建设,陕西省形成了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陕西现有航空企事业单位41个,占全国航空产业总资产的1/4,产值占全行业近1/3。陕西航空从业人员近13万人,其中科技人员4.74万人,拥有6个航空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和20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空客、波音、GE、加普惠等20多家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
二、发展理念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按照“市场导向、国际合作、体制创新、军民分开”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坚定不移的实施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两条腿走路”战略,一方面加快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推动产学研结合;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整合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航空运输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资源,加快航空产业聚集,延伸产品链、缩短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现代航空产业链。
三、产业规划
按照“三机并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思路,即以大飞机为长线、支线飞机为中线、通用飞机为短线,带动零部件加工、改装维修、机载设备、航空新材料和航空教育培训等产业,重点构建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发展结构。
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将以阎良为核心,拓展到关中地区,搭建“一基地三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有效整合陕西关中地区的机场资源和产业资源,满足航空产业发展的地域和空域要求,形成从东到西、横贯陕西的新型航空产业带,拥有干线飞机、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等不同机型,涵盖设计、制造、试飞和维修等不同产业环节,包含培训、博览、旅游等不同新型业态,组成内容丰富、配套完善、功能互补的空间发展大格局。
四、产业进展
目前,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园区建设初见形象,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在基地新注册的企业已达106家,其中外资企业12家,内资企业94家,项目总投资70多亿元。13家已开工建设,6家已建成投产,全国惟一的航空科技专业孵化器已投入使用,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新成立的航空企业中,90%的企业投资来自民营及国际资本,成为航空工业重要的配套和支撑力量。
从2002年开始,陕西航空产品自营出口和转包生产交付额以年平均36.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06年达到2.75亿美元,成为全国航空产品出口第一大省。2006年12月,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被商务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
五、远景目标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在国家航空工业中具有明显领先优势,最终形成若干个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航空产业发展区域;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国家航空高技术研究、设计、试验中心,国际性的航空产品加工制造中心,亚洲最大的航空旅游、会展中心。
.jpg)
.jpg)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