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商讯:互动交流,共拓资源,共促陕西电影高质量发展。12月25日,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路阳光电影董事长段鹏到访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陕商会),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齐亚平、副秘书长钱付星、陕商影视中心主任齐佩轩等秘书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双方就陕西电影发展现状、突围方向及中国电影国际化等问题交流并探讨合作。 段鹏董事长分享了职业电影人创造背后的感悟(心路历程),回顾了一年以来的工作,介绍了近期正在筹拍的几部电影作品和下一步工作计划。2012年第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就开始承担电影节国际影片的邀约和策展,并连续三届担任丝路国际电影节的国际联络人,策划并承担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策划组织、主竞赛影片评审、国际影片邀约、国际电影节联络、多个官方论坛组织策划等重要工作。 十年来,本人多次组织政府宣传文化单位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出访美、法、德、意、罗、匈、日、韩等20个国家;与威尼斯、东京、蒙特利尔、开罗、中美、莫斯科、华沙、特兰西瓦尼亚、釜山等众多国际电影节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同时,他还曾任4个A类国际电影节中国区选片人,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注册制片人。自己创立的一路阳光电影公司拥有三条完备的业务链,电影的投资与制作、国际化的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国际化纪录片制作与发行,先后投资拍摄了二十余部电影。多年来,他积极开展国际间影视项目合作,先后与意大利、法国、伊朗、美国等国影视机构合作,联合拍摄了《和慧》《大黄一家人》《石榴的故事》《寻找斯诺》等纪录电影。今年在完成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后,又着手与法国、伊朗合作拍摄《小麦:文明的种子》、《天坑探险:神秘的地质奇观》《纸的变革力量》等纪录片。目前,《小麦:文明的种子》将定于春节开机,电影《漫长归途》已经顺利拿到了“龙标”。 做电影不能没有情怀,但仅凭情怀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执着和专业。电影是艺术,也有商品的属性,平衡商业与艺术是职业电影人的一个基本功底。电影在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电影的商业风险极大。但一部好的电影,是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职业电影人需要有国际视野和眼光,因为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国际传媒性的,我深感责任重大。 陕商影视中心主任齐佩轩对一路阳光电影的国际化非常赞赏,是陕西影视界学习的榜样。交流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化制作与传播中,应以跨国合作为重要路径,聚焦具有共同文化或地域符号的主题,以实现深度交流与叙事共鸣。例如,段总与法国、伊朗合作的《小麦:文明的种子》等国际化项目,通过选择小麦这一全球关注的文化与文明符号,展现了多方视角下的叙事表达。这种合作模式利用丝绸之路、自然奇观等共有主题为纽带,不仅能够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同时也在国际语境中获得了更多的认同与传播空间。因此,纪录片的跨国合作需要找到共通的文化符号与地域连接,通过符号化叙事建立文化间的桥梁,进一步推动全球观众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齐亚平会长对段总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段总和一路阳光电影取得的工作成绩表示高度肯定。段总三十年就做电影这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职业高度融合,情怀远大。一路阳光电影获得两个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获得了良好的商业回报,为后续的电影创作奠定了基础。希望段总和企业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多出精品项目,持续为陕西电影发展注入活力,依托电影的带动效应助推文商旅融合发展,展现出新时代陕西电影人的新风貌。 陕西电影基础很好,作为“西部电影”重镇,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有力地推动中国电影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续写陕西电影新辉煌,推进文化强省,助推文化强国,也是广大陕商的一份责任和使命。陕商企业家愿意一起携手,做大做强“西部电影”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陕西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让陕西电影的光芒照亮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