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张宝通
国家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但东西部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上的任务有所不同。东南沿海处在开放前沿,主要是外向型经济,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要增加面向国内市场的份额。陕西地处西北,是开放的末稍,主要是内向型经济,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也有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要增加面向国际市场的份量。总书记到陕西考察时指出,对陕西而言,开放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因此,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陕西要补上开放不足的突出短板。
五年前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时,要陕西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时任省长讲,陕西处在“一带一路”核心区,省十三次党代会决定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西安是国家在内陆唯一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把西安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既继承了汉唐长安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又对接了总书记的“一带一路”,找准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一带一路”是陕西开放发展的历史机遇,亚欧合作交流是西安开放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欧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欧投资协议谈判如期完成,为陕西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西安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新机遇。浐灞生态区是欧亚经济论坛和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时任中央领导提议设立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国际港务区是亚欧大陆桥上最大的陆港和中欧班列最大的集结中心。建议将浐灞生态区与国际港务区整合起来,建设欧亚经济综合园区,重点承接欧盟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争取成为中欧合作交流的示范园区。让中欧投资协议首先落地在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成为陕西突破开放不足突出短板的突破口。
现在世界正在由海权时代进入海权陆权并立的时代,国家实行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方针,由沿海开放转向“一带一路”。陕西处在亚欧大陆桥上,西安位居祖国版图中心,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西安是“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核”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要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陕西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强陆权建设,争取中欧投资协议首先在陕西开花结果。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重点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由开放的末稍变成向西开放的前沿。要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中欧合作交流,重振汉唐雄风,实现追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