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新茂:用心做好每一粒米
陕西福锦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爱它,用加倍的勤劳换取更好的生活。
•粮食的终端就是嘴!安全稳定的质量是生命。
•我经常教育团队,要孝敬父母,这是第一位的!
•诚实做人,诚心待人,诚信买卖,感恩社会!
•企业做到一定时期和规模,都不是在给自己做事,是在为社会、为大家做事。
1988年,西安,太华路立交桥。
桥的半坡上,一个瘦小的身躯基本与桥面平行,艰难地挪着,肩膀已经被绳子勒得变了形,绳子的那端是装着500多斤大米的架子车。只见他的头微微向后调整一下,然后猛地向前一勾,一只脚借着这个力赶忙向前送一步,稳住!嘶!被汗水浸透的绳子在重物的扯拽下,刺进肉里,拉车的人皱了下眉,咬咬牙继续重复刚才的那套动作,他知道,无论如何也要稳住脚和身体,否则会连人带车滚下坡。一段上坡,也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
站在坡上的那一刻,他忽然觉得一股热流往上涌,于是,使劲地抻了抻脖子,把那口热流咽了下去。他说,那种感觉这辈子也忘不了。认命了,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爱它,咱没有背景,祖辈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世代与土地、粮食打交道,咱只能好好干下去,用加倍的勤劳换取更好的生活。
那一年,他整整20岁,体重不到100斤。
一段载着500斤大米的上坡路,让薛新茂想明白了,也看清了前方的路,更坚定了信念,增强了信心。
那段创业路……
“家里四个娃,我是老三。父亲退伍以后回到生产队,干了几十年直到生产队解散,不但没挣多少工分,还得给生产队找钱。娃娃多,家里一直比较困难。”于是薛新茂1985年中学毕业后,跟着哥哥到了西安,在红庙坡西村开了一家食堂。1987年,计划经济体制开始松动,城市居民可以根据市场价格自由购买米、面、油,哥哥抓住这个商机,开了一家议价粮油店。
1991年,薛新茂成了家,哥哥掏钱让他学开车,之后便结束了给哥哥打工的岁月,自己开了一家粮油店。
创业初期,为了节省成本,自己要身兼数职。两车油六十桶,每桶400斤,一个人卸货。先把油桶小心翼翼地从车上卸下来,再滚30米,竖起来放好,就这样来回几十趟。同样是为了省钱,他蹬着三轮车每天两趟把满满一车油从鱼化寨拉到红旗厂;蹬着三轮车把一车700斤大米从胡家庙拉到红旗厂。看着我们惊讶的表情,薛新茂笑笑说:“其实,任何一个创业者为了节省费用都会这么做。前段时间我去遵义会议会址,红军长征那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咱这些经历算个啥么!所以,我们确实要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改革开放,我现在很可能还在农村种地。上中学以前,连大荔县城都没去过,更不知道西安市在哪儿呢!16岁,第一次洗澡是哥带我进去的,任凭哥咋说都不脱短裤,最后湿着洗完了人生的第一个澡!小时候上学,冬天冷得很,早上起来拿一块玉米面发糕,扔过去能打死一条狗,一咬,咔嚓咔嚓地带冰碴子!”
1994年到东北发大米的时候,刚开放,人们都天南海北地跑,火车挤得满满的。买不到座票,从西安一路站到北京,下了火车就在北京火车站站台铺了几张报纸睡了几个小时。“长这么大第一次来北京,睡醒以后就去看天安门,回到火车站,铺上报纸刚准备歇一下,一看表离火车开动只有十分钟了,起来就往站里跑,刚跳上去,车就开了!”他哈哈笑着说,接着又是一路从北京睡到哈尔滨。当然,他依旧舍不得买座票,一直睡在座位底下。
东北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啊,单薄的身体都冻透了,前后心都是冷的!
也许是这份吃苦和真诚打动了老天爷,十几车皮的优质大米顺利运回西安。进入市场,反响很好。但是,由于没有仓储经验,大量的库存米开始发霉。无奈之下,薛新茂将没有发霉的米低价出售,发霉的都处理给一家养殖场。
今天的成就
一路走来,他品尝了各种艰辛,也拾获了宝贵的经验。
今天的薛新茂已经拥有了以大米精加工为主,综合稻谷大米储备、杂粮生产等专业化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的陕西福锦米业有限公司,是目前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之一。有1500平方米生产厂房以及2000平方米库房,年生产加工能力6万吨,先后在国家及省市工商部门注册14个商标和专利外包装,开发并投放市场的产品有“福锦”、“金福锦”、“金银珠”及中国名牌“五常大米”,4大品牌40多个单品。产品在西安各大超市、卖场的占有率保持在80%以上,零售市场达到50%以上。
在杨凌又投资建设了粮油生产仓储项目,作为示范区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省粮食局与杨凌示范区共同实施建设的杨凌粮油食品物流园区重要项目之一,一切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建立,此项目建设规模为8万吨稻谷储备库,日加工稻谷500吨生产线,年加工15万吨,配套米糠油加工及稻壳发电项目,总投资为12995.8万元。项目竣工后形成年销售3.4亿元,上交税金1060万元,利润2100万元的大型加工销售储备物流基地。
事业关键词
关键词一:专业。
“我只跟专家合作”对于薛新茂来说,这一点不容置疑。
第一,合作专业化。指导专业选权威专家;合作者选从事粮食行业十年以上,有一定实力的人;人才引进主要来源于粮校毕业生。
第二,设备专业化。所有围绕粮食主题的设备一定是最先进、最专业化的配置。
关键词二:决策。
企业战略决策,决定组织全面、长远、根本的发展。
决策用通俗的话说叫“一棋走错,全盘皆输”。薛新茂说,最近花了几百万购置设备,很多中层干部不理解,但他态度很坚决,“先进的设备自然有它先进的道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没有好的设备就难以生产出来高质量的东西。包括更换包装,换一次就得几十万,那也要换!不买好车,也要上好设备!”有意见可以拿出来一起讨论,在一些重大的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事情上,果断的决策太重要了!无论再足的资金,再好的团队,再好的设备,决策者的一个错误拍板,往往能将企业置于死地!而一个正确的决策也能令企业起死回生。”所以,他每年花几十万学习进修,就是要提高自己对宏观的判断能力,企业最可怕的就是决策者错误的决定!“创建企业二十多年了,融入了许多人的心血,因此任何决策慎之又慎,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啊!”薛新茂深有感触。
关键词三:品牌。
今年,公司获得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还申请了“中国驰名商标”,很快就批下来了,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品牌的竞争。1996年8月,薛新茂在陕西工商局注册了陕西福锦米业有限公司,同时注册了“福锦”牌大米商标等14个商标和专利外包装。他深信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
关键词四:质量。
粮食的终端就是嘴!安全稳定的质量是生命,杜绝一切农药化肥的污染。于是,薛新茂与汉中水稻研究所、黑龙江水稻研究所联合研制优质稻种,在黑龙江五常市、建三江农场和陕西汉中建立了3万亩水稻种植基地。由福锦米业提供优质稻种,由农业专业提供施肥标准,严格杜绝喷洒农药,以免农药残留物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优质的源头和稳定的供应,福锦米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05年陕西福锦米业被西安市农业局认定为“西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7年福锦米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2010年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
关键词五:团队。
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人才队伍,对于企业的稳步发展至关重要。“来企业的时候,你是一团散面,经过两三年的磨练,最终被揉成光滑的面团。”薛新茂说,“我对刚进来的新人们说,来这个企业,你是要干三天、三个月、还是三年?要是三天三个月,这个企业不适合你。稳定的人才队伍是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需要的是能与企业共患难,共发展的人。中层有很多人跟我干了十几年了,现在年收入十万左右,买了房和车,就是要让大家共享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六:感恩。
他觉得,对比过去的生活,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以前就是个蹬三轮车送粮油的,因为遇上了这样的历史机遇,才改变了一生。我经常教育团队,要孝敬父母,这是第一位的!不要以为你挣了钱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存善心做善事,老天爷都看在眼里,要有敬畏之心。面对弱者,不能看不起他,更不能欺负他,尽可能地多帮助他们。”福锦米业每年捐赠20吨大米,并给10名大学生捐资助学,每人三千,一共四年。企业来自于社会,就该回报社会。“咱是农民娃出身,能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窘迫带给人的痛苦。我捐赠的这些娃,有些娃的母亲都哭了。我小时候,两块五毛钱的学费都交不起,我能深深地体会到那种没有钱的苦楚。”
福锦的袋装米每袋都多出一两,无论是几斤装,福锦每袋米都会超出所标的净重量。薛新茂说,企业做到一定时期和规模,都不是在给自己做事,是在为社会、为大家做事。诚实做人,诚心待人,诚信买卖,感恩社会!
杨凌的基地有120亩,那么大一片地,咱得对得起它!如果人家不卖给你,一年光打粮食就几十万斤,咱的效益如果不能翻十几番,那不是把这些地给浪费了,怎么对得起老祖先?地,就跟自己的子女一样,买了它,生了他,就得养活它(他)!
关键词七:米痴。
粮食,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随便抓一把大米,他都知道是哪个地方出的什么品种。有一年假期,本来是陪儿女去哈尔滨玩,结果自己看了一天稻子,等赶到动物园门口,人家都关门了,惹得小姐弟俩一肚子不高兴。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未完再续……
2012年8月20日,杨凌,粮油食品物流园区。
璀璨绽放的烟花下,薛新茂欣慰地从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焕友手中接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牌匾,内心复杂无比。今天,也是杨凌福锦粮油有限公司投产暨陕西福锦米业公司成立十六周年庆典仪式。十六年了,此时的薛新茂树起了他人生的一座里程碑。他明白,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一页新的篇章。
恍惚间,他又看见了那个瘦弱的身体,在艰难地爬上坡顶的那刻,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坚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