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2010绿色低碳峰会 |
|
钟为国: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信息来源:| [2013-03-26] 点击量:7819 |
|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经部副主任 钟卫国
各位专家、各位企业界的代表,我以“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做一个发言,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低碳经济的概念我在这里不多讲,但是我在这里思考低碳经济、低碳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未来的前景。在未来社会发展的第三次文明——生态文明,人类社会生活到现在经历过了我们讲农业革命或者是农业文明,经历过了工业文明,正在经历第三次文明——生态文明。我们中国人抓住了农业文明的机遇,但是我们没有抓住工业文明的机遇,第三次文明——生态文明是个契机。低碳经济我们讲它是叫三低一高,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恰恰表现的和它相反,而且我们的高更高,我们不得不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的背后,却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对中国来说,我们的高碳还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我在这想,高碳必须面临着低碳发展趋势的挑战。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高碳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的碳排放、碳消耗太高。比方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去年兑换成美元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但我们消耗的能源,消耗的资源已经很多了,特别是能源,差不多接近美国。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们消耗的能源已经超过美国。反过来讲,我们每一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出相当于美国的3倍,相当于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高碳,中国要经历,但是我们如何经历?所以说压力很大。
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们要去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任务也很艰巨。艰巨在哪?一个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太粗放,太粗放导致的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这些模式最后导致中国的经济效益很低。比方说我们从过去的“十一五”、过去的4年,经济增长速度很高,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人民币衡量,从21万亿增加到34万多亿,这是去年,政府的财政收入从38000多亿,增加到去年的68000多亿。今年的前十个月已经达到了7万个亿。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段再放长点,从1978年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从3645亿元增加到34万多亿元,用这个数量去衡量的话增加了93.42倍。我们反过来讲中国的综合国力能提升93.42倍吗?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提升93.42倍吗?中国的实际增长是多少呢?1978年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汇价,一美元大概是等于人民币1.8元,这是贸易汇率,也就是中国1978年的经济总量3645亿元折成美元标准大概是2000亿美元,去年的经济总量用当年的人民币和美元的平均汇率6.83折算是49855亿美元,我们的人均从1978年的10亿人口,人均从当时200美元到去年3700多美元,用美元标准衡量中国的经济总量在过去的大概30多年增加了25倍,人均增加了18倍多。那么,我们反过来想,用人民币衡量增加的93.42倍减掉用美元衡量的25倍,我们经济增长的中间有68倍经济增长跑到哪去了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我们经济增长很粗放,高增长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益,最后就是通货膨胀把我们的增长吞掉了。我们的钱不值钱了,中国要转变现在这种粗放发展、粗放增长模式,我们现在看到的问题很严峻,我们的资源消耗去年消耗了30亿吨标煤能源。最近,国际能源署认为这个能源消耗已经超过了美国。去年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1%,不到两位数,但是去年我们对资源的消耗差不多都是两位数的增长。
所以,我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很大。还有这个压力来自于转变的艰巨性。这个艰巨性我分析了四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经济建设本身形成的压力。一般来说,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要三台发动机,三驾马车,而我们中国的马车、发动机的布局不合理。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三台发动机的布局叫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但是我们中国消费不足,不得不过分依靠投资和出口需求。而去年因为出口伴随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滑坡,所以去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很低。所以去年我们要保增长,不得不把增长过分依靠投资需求。而我们的投资需求也不均衡,民间投资不均衡,不得不过分依靠政府投资。消费需求为什么不足呢?因为我们普遍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劳动报酬在国民财富中比重低;收入差距比较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在增加。
另外,我们的消费需求低还在于社会保障不健全、完善。很多老百姓即使有点钱也不敢随便花,制约我们的消费需求。我们中国真正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真正要走低碳经济之路,中国的路在哪?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何转变我们出口的增长方式,从目前这种依靠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如何去升级换代,更多依靠资本、品牌、技术密集,赚更多外国人的钱,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我们在投资需求这块也要转变过分依靠政府投资方式,要更多地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资本活跃,民间投资占投资的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陕西。
再就是要解决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收入不公平的问题,还有就是要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来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问题。中国经济实际上在发展低碳经济、经济方式发展转型中间面临着很多挑战。比方说物价的挑战,我们现在物价的压力很大,而且物价很多是虚的。我们能看到的给我们信贷投放很大,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和货币发行脱节,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脱节,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名义经济增长)93.42倍,狭义货币发行增长了1037倍,广义货币发行增长了705倍,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0倍,农民的收入增长了38倍多,这中间统计出来的CPI,所谓的名义CPI总共累计下来只有5.7倍,这就是大家认为CPI的统计不合理,有质疑,特别是社科院有位专家统计算了一下,说我们过去5年CPI的统计不合理,我们的CPI至少被低估了7%,后来引起争议了。我们物价到底上涨了多少?我们很难有一个权威的东西,但是我们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再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来的物价可能把我们现在的收入吞掉了。
低碳经济的压力在哪?最根本的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中间还有一个其他方面的问题,比方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收入问题等等,都得很好解决,当今世界有5种收入不好解决,老百姓生活水平很难提高,内需就很难扩大。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面临这么多的压力,要真的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呢?最近,党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还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得很清楚,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立足5条途径。
第一是如何去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而调整经济结构中间最关键的环节是如何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中间我认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景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很广阔的前景。我们如何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尽快围绕低碳经济区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另外,在发展中间一定要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质量是任何时候、任何企业包括任何国家的生命,然后立足这些产业,培养成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些企业集团,世界级品牌。
第二是把创新国家建设作为我们的支撑。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我们现在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创新大国,所以如何去创新,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建设是社会和谐建设之本。没有一个完善健全的保障体系,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我们无法去转变不合理的增长方式,最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也就没有支撑点。这中间包括就业和谐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全体人民能够做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第四是两型社会建设。中国发展到现在,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特别大,而且我们的环境污染也特别大,所以我们受到了强烈的资源和环境约束。45种重要资源我们现在有43种自己生产的不够用了,只能从国外进。另外我们的环境表现在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水污染、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等,已经让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所以,低碳经济是中国必须要搞的,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最终我们要开创人类第三次文明——生态文明。如果我们中国抓住了生态文明的机遇,我们中华民族可能开创的是一个新的文明。
第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因为很多东西受制于我们的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使得我们搞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难。最后落脚到陕西,要提高我们陕西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就要考虑第一如何去转变我们经济的增长模式,特别是粗放增长模式,让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我们的财政收入,通过财政收入的提高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我们如何在促进陕西经济发展中间不断地提升陕西城乡居民的收入。陕西人的收入比较低,城里人还差不多,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8%,但农民收入很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5%,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里面排倒数第二,如何把这个收入提高?这样我们的含金量高了,我们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了,最终我们低碳经济的环境就好了。 |
|
 |
|
|